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五章 第三世界与革命 1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

发生于第三世界的种种变迁及逐渐解体的现象,与第一世界有一点根本上的不同。前者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革命区域——不管其革命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或有望来临——而后者的政治社会情况,一般而言,在全球冷战揭幕时大多相当稳定。至于第二世界,也许内部蒸气沸腾,可是对外却都被党的权威及苏联军方可能的干预严密封锁。只有第三世界,自1950年以来(或自它们建国以来)很少有国家未曾经历革命、军事政变(其目的也许是镇压革命、防范革命,或者甚至是促成革命),或其他某种形式的内部军事冲突。到本书写作为止,唯一能够避免这种命运的只有印度,以及几处在高寿的家长式权威人物统治之下的前殖民地,如马拉维(Malawi)的班达(Dr.Banda)——前身是尼亚萨兰(Nyasaland)殖民地——以及(一直到1994年为止)象牙海岸那位仿佛永远死不了的乌弗埃·博瓦尼(M.Felix Houphouet-Boigny)。这种持续性的政治动荡不安,便成了第三世界共有的一大现象。

这种现象,美国自然也看得很清楚。作为“保持国际现状”的最大护法师,美国将第三世界的动荡种子归咎于苏联;至少,它也把这种骚乱状态,看作对方在全球霸权争夺战中的一大资产。几乎自冷战开始,美国便全力出击对抗这一威胁,从经济援助开始,到意识宣传,正式与非正式的军事颠覆,一直到掀起大战,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它采取的方式,以与当地友好政权或收买当地政权合作为上策,可是如有必要,即使没有当地拥护也不惜为之。于是在一、二两次大战战火告息,世界自19世纪以来进入最长一段和平时期的同时,第三世界却成了一片战区。到苏联体系瓦解以前,据估计,1945-1983年间发生过100次以上“大型战争、军事行动与军事冲突”,死亡人数高达1900万人——甚至也许达2000万众——这些大小战事几乎全部发生在第三世界区域:其中900万死在东亚,350万在非洲,250万在南亚,50余万在中东。这还不包括当时刚开火,堪称惨酷之极的两伊战争(1980-1988年);只有拉丁美洲的死难人数较少(UN World Social Situationm,1985,p.14)。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牺牲者据统计为三四百万(该国总人口也不过3000万人)(Halliday/Cumings,1988,pp.200-?),而长达30年的几场越南战争(1945-1975年),其惨重更列所有之冠。朝越两战,是美国军方大规模直接参与的仅有战事,先后分别有5万名美军因此阵亡。至于越南百姓与中南半岛其他居民的人命损失,更是难以估算,最保守的统计也应有200余万。然而除此以外,其他间接与反共有关的战争,其残酷程度也与此不相上下,尤以非洲地区为最。据估计1980-1988年间,在莫桑比克和安哥拉共有150万人死于反政府的战争(两国人口共为2300万),另有1200万人则因此流离失所,或濒临饥饿威胁(UN,Africa,1989,p.6)。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