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云雨一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此事与天不要下雨,娘不要嫁人一样令人无奈。然而这绝不意味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此丧失了所有的发挥空间。未雨绸缪,何不能为雨筹谋?

文字记载的筹谋活动始于殷商,“天人感应”做为祈雨的基础理论兴于春秋,全盛于汉,滥觞千年。我发现,从原始《九歌》到汉代的“天人感应”理论,天是同一个,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人”的方面亦大致以男女关系为主流(董仲书《春秋繁露》请雨止雨篇:“

令吏民夫妇皆偶处,月求雨之大体,丈夫欲臧、女子欲和而乐神。”=汉以降,天人感应出现向“男男关系”转变的显著迹象:宋神宗七年春,大旱,民不聊生。神宗损膳未果。时光州司法参军郑侠上书:“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神宗遂“(废新法)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是日,果雨。”(《续资治通鉴》)劳其筋骨,苦其心智,天降大任,独不降大雨于斯人,一代名臣,竟“以旱引去”。

史书和方志通常有所选择地记载祈雨结果,未遂者大多避而不谈,偶有“立雨”、“果雨”之验,则以“祈祷雨晹,无不感应”之祥异记录在案。其实久旱不雨和久旱必雨都是自然现象,故祈雨而“雨立注”也只是概率问题,至少谈不上灵异。《履园丛话》云:“余谓晴雨是天地自然之理,虽帝王之尊,人心之灵,安能挽回造化哉!即有道术,如画符遣将、呼风唤雨诸法,亦不过尽人事以待天耳。”做为一种高度仪式化的行为,祈雨的心理作用似乎更值得重视。天不下雨,求雨仪式至少可以让人自酿一锅心灵鸡汤,聊以济民瘼。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