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异域生活的女性言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严歌苓创作品格论

刘艳

【内容提要】在近年美国华文文学知名作家中,女作家严歌苓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本土的文化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方式,在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颠覆,新移民们经历的是“断根”与“植根”的艰难过程。她对此有较深刻的感受与表现,以异质文化中错位意识的传达、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观照方式、具有精神分析特征的人性心理的展露抒写,构成了创作的独特文化品格。

【关键词】严歌苓/异域生活/女性言说/精神分析

在近年美国华文文学知名作家中,女作家严歌苓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她以鲜明的个性特征,创作了多篇反映移民生活的小说。作家异质文化中错位意识的传达、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观照方式,具有精神分析特征的人性心理的展露抒写,构成了它们独特的文化品格,且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的普遍关注。

移居美国的生活在严歌苓那里,“像一个生命的移植——将自己连根拔起,再往一片新土上移植”[1](后记,第247页)。用这来形容那脐带断裂式的怅痛和为适应新环境而挣扎的苦楚,有着准确而生动的况味。祖国旧有的文化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方式,在此统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颠覆,新移民们经历的是一次“断根”与“植根”的艰苦历程。

语言障碍是异域生活伊始面临的重大问题,严歌苓对其造成的困扰在多篇作品中皆有涉及。为了提高阅读量应付课业,可以不去洗衣房、邮局,甚至打工还要把词汇抄在手腕内侧狠背一气(《浑雪》)。但这与因“失语”状态而使人陷于尴尬甚至无奈的境地相比,实在无碍大雅。《粟色头发》中的“我”以所答非所问的对话使痴情于自己的美国男子“被语言的非交流状态折磨得很疲劳”。《簪花女与卖酒郎》里的大陆妹齐颂,只会以两个“YES”、一个“NO”的模式与人对谈,虽与墨西哥小伙卡罗斯两情相悦却失之于语言的无法沟通与交流,而无法摆脱被出卖的厄运。在走出语言的迷失状态之后,却又不得不再度借助语言的错位对话方式,往往笼罩着更深一层的窘迫与悲哀。“我”以“我完全不懂您在说什么”的装傻来拒绝老板要自己做****模特的要求;自己拾金不昧将蓝宝石归还娄贝尔太太,却招致对方的怀疑并宣称要将其带到首饰店重新鉴定一下。这种猝不及防的道德文化的错位,刹那间使“我又回到对这种语言最初的混沌状态。我不懂它,也觉得幸而不懂它。它是一种永远使我感到遥远而陌生的语言”(《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