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孙天俦在校,多番挨了处罚。法喇村在荞麦山中学的学生多,孙平玉、陈福英岂能不知?都以为孙天俦在校不行正,孙天俦每回家,便受到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育。

孙平玉、吴明义、吴明华、赵国成、王元德等是同龄人,均是三十出头。这一代思想观念全不同孙江成、陈明贺这一代。一是法喇村在外工作的多了,他们年年劳作,羡慕这些领工资吃饭的人。企慕已久,心理自然变化。二是前些年来了一大批米粮坝的知青,与孙平玉等刚好同龄。知青的文化水平、穿着谈吐、生存境况自然比孙平玉等优越。使孙平玉等好不自卑,在探究造成差异的根源时,发现了最大的差异是文化的差异。从而形成这样的观念:读书改变人生,知识决定命运。但他们无知无识的命运早已被决定。文革耽误了他们。但即使没有文革,凭法喇村的偏僻落后,他们也不可能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他们想挣扎一番,改变命运,然而不可能。他们在省悟前失败的命运早已决定。无可奈何之余,他们的愤恨不平之心,就转嫁到培育子女身上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时,他们最大的子女刚要到十来岁,小学即将毕业,希望刚要开始。再加上包产到户,虽都还不宽裕,但毕竟不是穷到山穷水尽的合作社时了,无论卖牛卖马,车借贷款,都能设法凑够子女进中学的学费。再加他们虽尝了生儿育女的不易,而未尝到使之成家立业的艰辛,对未来尽是幻想。所以见儿子的中学录取通知书来到,大喜过望,认为这下可以扬眉吐气大干一番了。也如孙平玉背箱扛被,携子送往荞麦山。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