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北京城 二 城与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城墙和城门把我们带进中国的城市。

事实上,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是由那一重重的一墙一和一道道的“门”来构成的。在中国古代,人们无法设想没有城墙和城门的城市,就像无法设想没有屋顶和门窗的房子一样。任何一座真正的城市都必须有城墙和城门,而且这些城墙和城门越是高大越是多,则这座城市的地位和规格也就越高,人们也就越承认它是“城”。因此,像上海这样没有什么像样城墙城门的城市,就不能叫做“城”,而也许只能叫做“市”。

在中国,“城”和“市”不但意义不同,而且地位、大小也不同。

什么是“城”或“城市”?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所谓“城”或“城市”,无非是人类社会三种主要的社区类型之一。这三种主要的社区类型是国家、城市和乡村。这三种社区,都可以叫做“邑”。上古所谓“国”,范围不大,数量很多。在诸侯林立的时代,不少的所谓“国”,也就一“邑”而已。“邑”这个字,上面是一个“口”,下面是变体的“人”字。有“人”有“口”,当然是社区。也有人说上面那个“口”是围墙、圈子、范围的意思:“有土有人,斯成一邑。”不管怎么说,这个既有一定范围,又有一定人口的“邑”,就是“社区”。

中国古代的社区(邑)有许多种,也有许多名称,比如邦、都、乡,以及郊、鄙等。其中“邦”相当于国家(故又称“邦国”),“都”相当于城市(故又称“都市”)。“乡”当然就是村落(故又称“乡村”)。此外,“郊”就是附庸于城市的社区(郊区),“鄙”就是远离于中心的社区(边鄙),而社区与社区之间就叫“邻一(邻里)。所有这些字,都从“邑”(乡字繁体从邑,写作“榔”;村字别体也从邑,写作“邨”),可见“邑”就是社区。不过,一般地说,“邑”主要指城市,比如“都邑”一词,就是大小城市的总称(大曰都,小曰邑;或“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由此又可见,城市乃是最重要的社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