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篇 文学萌芽与先民歌唱 先民的歌声——《诗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

这是两千多年前这块土地上流传的“民歌”——“之乎者也”,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说话,这么歌唱,后人却为他们缚上了沉重的枷锁,附加了太多的意义。其实,《诗经》中的“风”之于“雅和颂”,大概就像现在所谓的“通俗歌曲”,而“国风”译作“中华民谣”应该是很贴切的!采风之作,众口相传,简单而真挚,就像席慕容的诗所说:“涉江而过,芙蓉千朵,诗也简单,心也简单!”《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篇,最初称《诗》或《诗三百》,后来被汉儒奉为《诗经》。这些诗篇,本来都是供人诵唱的歌词。《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表明《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诗160篇;《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这种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特点的不同。《风》相当于周王朝统治下不同地区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15个地方上的土风歌谣,其中大部分产生于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雅是指“王畿”(都城)之乐,因为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雅”,同时雅又有“正”的意思,就是把王畿之乐看作典范音乐的意思。《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相传周王朝时,专门派有采诗人,他们到民间收集歌谣以了解民风民情,加上王室的乐官自己创造的乐曲和公卿的献词,经过挑选和加工整理,最后形成这三百诗篇。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