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激进时代的不公:林纾"反对白话文"的背后 第四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不长时间内,新文化运动取得了极大进展,白话文获得了正宗地位。胡适、周作人等人的新文学理论展示了白话文学的前景,鲁迅等人的白话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下文,教科书正式采用白话文。

林纾惨败了,"顽固守旧派"成了他的脸谱,"反对白话文"成了文化史上的笑谈。那个激进时代没有时间去探究林纾观点中的合理部分,要的就是变革,反对变革的,甚至倾向温和改良的,都会被胜利者称为"小丑"。

林纾被称为"小丑",已令我们感到不忍。他学问精深,思想不算很守旧,私人品德也极好(这不也是旧文化培养的吗?),他成了"守旧派代表",至少有一半是新文化阵营谋略成功的结果。

尤其不公的是:林纾其实并不反对白话文!

他不但不反对白话文,还是最早用白话写作的人之一!

1897年,林纾诗集《闽中新乐府》出版,书中收有童谣体白话诗三十二首,比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的胡适《尝试集》早了二十三年,是近代以来最早的一批白话诗!

最早写白话诗的人被激进时代塑造成了"反对白话文"的守旧"小丑",这个事实是令人吃惊的。

林纾在新文化运动中与新派人物的分歧,其实不在于要文言还是要白话,而是在要白话的同时还要不要文言--他愿意要白话,可新文化阵营却坚决不要文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