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二、从“拾穗”到“拿锄头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你本是谈笑风生的人,可是由于你经常“拒人千里之外”而“失风”了,多可惜啊!希望这部书,可以为你“把风”,拾起许多你“沧海遗珠”。说“遗珠”,也许太狗腿了,至少这部书,使我想起米勒(Jean Frangois Mellet)那幅“拾穗”(Gleaners)。

□好奇怪,为什么不想起米勒那幅“拿锄头的人”(Man with a Hoe)?

■“拿锄头的人”吗?那幅画可被指为有“危险的社会主义倾向”(…was condemned as dangerously socialistic)的哟。

□看来一开始,就不打算问到我“危险的社会主义”那一面。是不是?“非其种者,锄而去之”,拿锄头的人是危险的。

■能闪避得掉吗?你的头脑里,漏掉了“危险的”三个字,别的也就不多了。

□我这么单薄吗?别忘了米勒那幅“播种者”(Sower)。

■“播种者”是一八五一年的、“拾穗”是一八五七年的。“拾穗”意味著在“播种”之后,拾到些什么,有不同的感觉。这本《李敖秘密谈话录》就有这种感觉,那该多好。

□尤其加上“秘密谈话”。

■尤其加上“秘密谈话”。at ease的时候,总会说出一些“秘密”吧?

□我对“秘密”的定义很宽,我曾说过:“凡是你没读过的书,就是新书。”凡是你没听到的事,就是“秘密”。关键在你能否学会用“秘密”的耳朵去倾听。你学到这本领,听风声都可听到“秘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