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部分 文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周易·系辞下》(节选)

2005年12月6日上午,在法国进行友好访问的温家宝总理应邀前往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发表了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演讲,在演讲中,总理指出:“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是在变革中发展进步的。中国古代的哲学经典《周易》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思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延续发展,虽然在近代曾经一度落后,但又能奋起图强,大步前进,这不是偶然的。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在于它的刚健自强,在于它的独立意志,在于它的开放包容,在于它的维新变革。中华文明正是通过不断变革而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作为儒家经典之首的《易经》,最早叫《易》,到《周礼》才出现了“周易”之名。“周”,东汉郑玄《易论》认为是“周普”的意思,也就是无所不备,周而复始。但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又有人认为《周易》的得名与《易经》流行于周朝有关;还有人依据《史记》“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记载,认为《易经》乃周文王所著,故称为《周易》。“易”的解释也有多种,但通行的就是东汉郑玄的“三义”说。郑玄《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就是说宇宙万物的存在状态主要有三种:一是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二是时时在变易之中的;三是恒常不变的。如此众多的解释,一方面说明《周易》成书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部著作内蕴的丰富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