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章 许鞍华电视电影论——冷静的影像格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因为香港电影资料馆策划“许鞍华+严浩的电视影片”专辑,才有幸得睹许鞍华当年的惊人杰作。我觉得舒琪在《许鞍华的电视时期》(《香港电影与社会变迁》,香港国际电影节出版,1988)提到一项有趣观察,他认为许鞍华于电视时期,就风格而论可能及不上同侪朋辈。

一、把各家所长兼收并蓄

风格化显然逊于谭家明;戏剧性不及章国明,剧本严谨度又难望严浩云云——但她的强项是凭感性的触觉和情怀,寥寥数笔就已传达出微妙而深刻的感情或人物关系。

我认为其实可以反过来理解舒琪这段说话——有机会较为全面一睹许鞍华的电视电影后,最令我讶异的是她好像可以与所有高水准的编剧合作无间,由严浩(《CID:杀女案》及《ICAC:查案记》)、陈韵文(《北斗星:阿诗》、《ICAC:归去来兮》及《桥》等)、倪匡(《ICAC:牛扒费》)到甘国亮(《ICAC:黑白》)等,把各人的长处贯穿融化入自己的作品中。如果说许鞍华风格上不及同侪,我想所指的应是对完整性及统一化的美学追求。

但综观当年纷呈的杰作,许鞍华给我的印象恰如一块海绵,不断以吸星大法把各家所长兼收并蓄——而往后的发展也足以证明,她才是同代人中成就最高的香港导演。放回当年的脉络,我益发觉得她那时那刻追求的压根儿就不是统一的风格,导演渴望的是风格的试炼,其中包含剧本经营、演员指导及电影语言等多方面的探索,很明显是个人的锻炼时期。我不认为许鞍华天真至不知道自己的强项在哪方面,但唯其百川汇河的胸怀,才足以成就出她今天独步香港影坛的深邃人文视野,其他同路人难以望其项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