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清代地理学成就 第二节 地志撰著的重视与相关理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清王朝非常重视方志的修纂工作。清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为配合《一统志》的编修,康熙帝就曾命各省督抚聘集宿儒名贤接古续今,纂修各省通志。同时将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河南省巡抚贾汉复主修的《河南通志》颁著天下为式,促进了一大批地方志著作的出现。据陈正祥教授估计,目前世界上有中国地方志著作约11000种,而见于《中国地方志综录》的至少有8000多种,其中清代约有5518种。由此可见,清代是中国地方志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结合方志的编修,许多学者进行方志理论的探讨,并逐渐建立起一套方志学理论体系。当时著名学者如钱大昕(公元1728—1777年)、孙星衍(公元1753—1818年)、洪亮吉(公元1846—1808年)、戴震(公元1723—1777年)、章学诚(公元1738—1801年)等,都发表过有关方志学的理论见解,参加过具体的方志编纂实践活动,使这一时期的方志学不仅在编纂数量上,而且在理论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关于方志理论的阐述,清初顾炎武、方苞等就有论述,到乾隆大修方志时,有关修志理论方法便更受重视,并逐渐形成了所谓考据地理派和方志史志派两大学术派别。

(1)清初顾炎武、方苞的修志原则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