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一行的子午线测量与沈括的地理思想——唐宋时期的地理学成就 第一节 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唐宋时期(包括隋代,公元581—1271年)是我国地理学认识和传统地理著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无论是从一些地理学认识,还是地理著作的数量、体例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重要的成就。

在我国,《西游记》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人们都知道有一位唐代高僧——唐僧,为了去西天取经,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等的帮助下,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了佛国世界,取得了如来真经。而且,大家都知道这是人们编出来的神话故事。

其实,唐僧确有其人,去西天取经也确有其事,历经千难万险也是事实。这就是唐代著名佛学家、翻译家和旅行家玄奘〔zàng葬〕的故事。《西游记》就是在他和其他僧人去印度求经的艰苦历程和见闻的基础上,经过后人的不断加工、演绎和神化而成的小说。

玄奘(公元602—664年)原姓陈,名祎〔yi一〕,洛州缑氏县(今河南偃师)人。生于隋代仁寿二年(公元602年),13岁时随二哥陈素做了洛阳净土寺的僧人,后来云游成都、长安等地,小有名气。在研习佛理中,他觉得流传在中国的佛教经典矛盾重重,为了学习佛教真义,他决定亲往佛教发源地天竺(印度)寻求真经。后由长安,经河西走廊,穿过变幻莫测的沙漠地带、危险峻峭的冰川区等,终于到达印度。在当时最著名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等处学习多年,后又遍历印度各地,学问剧增。公元642年12月在曲女城(今印度卡季)召开的有五天竺(全印度)18个国家的国王和6000多僧人参加的佛教经典教义答辩会上,由玄奘担任论主(主讲人),开讲经义并负责答辩,赢得了完全胜利。按照惯例,会后玄奘乘坐身披彩锦的大象游行,贵臣陪同,所到之处万民欢腾。后来玄奘又前往钵罗耶伽国(今印度阿拉哈巴德)参加了有50万人的“无遮大会”(佛教施舍大会)。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玄奘满载荣誉和佛教经典动身回国,到京城长安时,受到朝廷隆重欢迎。唐太宗亲自召见慰勉,并让他住进皇寺大慈恩寺进行佛经翻译,又在长安城中心大街朱雀大街举办了玄奘带回的佛教经典文物展览。一时,唐僧玄奘之名弘扬各地。后来他在长安翻译佛经达1300万言,计75部1335卷,由他口述其弟子辨机写成的《大唐西域记》(12卷)一书,记述他游历印度17年中所经历的110国和传闻28国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等。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玄奘圆寂,葬于西安樊川北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