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远古及先秦时期的地名 第一节 传说中的两个最早的地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关于地名的形成过程,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曾这样写道:“在原始公社时期,人们对于其生活的地区,必须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生活下去。最初,他们必须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捕鱼,什么地方去打猎,什么地方去采集作为食物的果实和块根等等。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渔猎时代。其后,到了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随着畜牧和农业的萌芽,又从一个地区的停留生活相对的定居下来,这就要求他们对自己所居住的周围环境,更加熟悉更加了解。他们不但要知道水泽的分布、地势的起伏等,还必须知道气候的特征以及地方的种植的可能性,他们不但要能够辨别方向,而且还要计算路程。”在这里,他虽然未提及地名,但客观地描述了地名萌芽与产生的过程。

伴随早期人类的生产活动,首先出现的是对地理事物作详细描述的描述性地名。在中国已很难找到描述性地名的实例,但在国外还可以见到。例如音译“撒哈拉”,本意是“被太阳晒焦、植物稀少、无生机的旷野”,即为描述地名的典型例子。随着人类生产活动地域的扩大和生产活动内容的丰富,便逐渐积累了大量这类描述性地名。早期文字的萌芽,为那些可用语言表述、停留在口头上的描述性地名,用文字记载提供了可能性。但由于描述地名结构的复杂性又给文字记载造成一定困难。这必然地提出了简化描述性地名以反映地理事物主要特征的客观要求。历经长时期的发展,在文字正式出现前后便自然地出现了便于文字注记的简化地名。简化地名用极为简洁的文字记载,一般只反映特定地理实体的一二个主要特征,即专名与通名相组合的特征,如“阪泉”、“泗水”等。按我国最早的两个传说地名“涿鹿”、“阪泉”推算,简化的地名大约出现在距今4000年以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