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古代的丝绸 第三节 缫丝、练丝和练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缫丝和练丝是丝绸生产中最重要的两道工序。前者的质量高低对丝绸的织造影响较大;后者的好坏对织物的风格和色染影响较大。

(1)缫丝

蚕丝的主要成份是丝素和丝胶。丝素是近于透明的纤维,即茧丝的主体,丝胶则是包裹在丝素外表的黏性物质。丝素不溶于水,丝胶易溶于水,而且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利用丝素和丝胶的这一差异,以分解蚕茧,抽引蚕丝的过程被称为缫丝。

中国缫丝的历史是与丝织历史同样长久的。最初大概是在某种偶然的情况下,发现蚕茧可以在水中舒解,并试探出来分离的丝缕是可以织作的,于是逐渐摸索出用水煮蚕茧,抽引出蚕丝的技术。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根据上面提到的浙江钱山漾出土的4000年前的绢片看,其丝条之粗细,均比较一致,说明当时已能初步控制水温和沸煮的时间,而且抽丝的手法,也较为熟练了)。

缫丝是一种说来比较简单,实际却相当复杂的工艺过程,它基本上包括三道工序:一、选茧和剥茧;二、煮茧;三、缫取。

选茧是将烂茧、霉茧、残茧等不好的茧剔除,并按照茧形、茧色等不同类型分茧。剥茧是将蚕茧外层表面不适于织作的松乱茧衣剥掉。选茧和剥茧是保证缫丝质量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煮茧的作用是使丝胶软化,蚕丝易于解析。煮茧的关键首先是控制煮茧的水温和浸煮时间。如温度和浸煮时间不够,丝胶溶解差,丝的表面张力大,抽丝困难,丝缕易断。反之温度过高,丝胶溶解过多,茧丝之间缺乏丝胶黏合,抱合力差,丝条疲软。另外,若前后温度差异较大,丝胶溶解不均,则必然使丝条不匀,产生类节。其次是必须控制换水的次数。蚕茧舒解后,大量丝胶溶化在水中,如不注意换水,水中丝胶含量就会越来越高,缫出的丝亮而不白;可是如换水过勤,水中的丝胶量少,不仅缫出的丝白而不亮,还会影响缫丝效率。缫取的第一项工作是索绪,古人也叫提绪,即搅动丝盆,使丝绪浮在水中,用木箸或多毛齿的植物小茎将丝盆中散开的丝头挑起引出长丝;其次是理绪,将丝盆中引出的丝摘掉囊头(粗丝头),几根合为一缕;最后是将整理好的丝绪通过钱眼和丝钩络上丝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