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火器篇 第九节 轻型火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轻型火炮的前身是元代和明初的盏口铳与碗口铳,到清代已发展成多种形式。

(1)盏口铳

盏口铳的口部像古代人喝酒所用的酒盏,所以当时人们就给它这样一个名称。它由酒盏形铳口部、铳膛、药室和尾部构成。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门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制造的盏口铳。铳身全长353毫米、口径105毫米,重约七公斤。铳口部较大,可安放较大的石制和铁制球形弹丸。铳膛呈直筒形,药室微鼓,开有火门,尾部两侧壁各有一个方孔,可横穿一轴,便于提运和将铳身安于架上发射。铳身刻有“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等字,从铳身铭文内容和形体大小看,这类火铳在当时大多为守备关隘之用。

(2)碗口铳

由于这种火铳的口部形状像一个大碗,所以明代火器研制者便称它为碗口铳。它在构造上与盏口铳大同小异,在元末明初时已经用于作战。在已经搜集到的六门实物中,铳身大多刻有铭文,其中年代最早的一门系由明代铸钱机构宝源局制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它们的长度为315—520毫米、口径100—119毫米,重量为8.35—26.5公斤。碗口铳大多装备水军战船和沿边沿海各要隘和要塞的守备部队使用。

除上述六门碗口铳外,还有一种与碗口铳构造相似的大型铳炮,这就是1988年4月1日在山东省蓬莱县马格庄乡营子村出土的一对大铳炮。炮身刻有“莱州卫莱字七号大炮筒 重一百二十斤 洪武八年二月 日宝源局造”等字(另一门除“九号”、“一百二十一斤”两处不同外,其余刻字全同)。经测定,炮身全长630毫米,口径230毫米,重73.5公斤,是已经出土的最大的一对碗口铳。炮身刻字表明它们是莱州卫所装备的大型碗口铳。莱州卫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濒临莱州湾,东邻登州卫,是明初沿海防御倭寇袭扰的要地。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朱元璋采纳山东都指挥使周房的建议,在莱州卫建立八个总寨,下辖48个小寨。这两门大铳炮,似为当时建立莱州卫总寨时,由宝源局所铸。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增造战船与铳炮,并在沿海建成“陆具步兵,水具战舰”的战略防御体系的重大举措之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