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园林建筑 第四节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特点和造园经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明代末年,中国出了一本名为《园冶》的书,这是一本造园的专著。作者计成,公元1582年出生于松陵(今江苏吴江县),从小喜欢绘画,青年时代游历过长江和华北一带,饱览过祖国山河之美,后来在家乡一带从事造园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著名的造园家。他53岁时,写了这本《园冶》。因为他既是一位能文能画的文人,又具有丰富的造园实践经验,所以他能在这本书中对园林的选址、立基及园林建筑的种类和式样,对堆山、选石、造墙、铺地等等都作了详细的论述。书中不仅包括这些具体经验,而且还有作者对造园理论的理解和阐述,可以说这是一本中国古代园林经验的系统总结,作者的不少见解都带有精辟的理论性质。

在《园冶》第一卷的兴造论中,计成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所谓因就是因地制宜,随地基之高低,体察地形的端正,应用原有的树木、水流,看适宜建亭之处则建亭,适宜造榭处则造榭,什么都要处理得“精而合宜”。所谓借就是借景,园林虽有内外之别,但取景没有远近的限制。颐和园西面玉泉山上的玉峰塔,虽离万寿山有近2000米之远,但它却是颐和园最好的借景,仿佛塔也是园内的一处景点了。苏州拙政园内可以遥望到城内的北寺塔影。园外临居楼阁的一角,墙外的繁花一株,都可以把它们组织成为园内的景观,这就是计成所说的远借、邻借和应时而借。所以他讲“极目所至,俗者屏之,嘉者收之”,这才是“巧而得体”。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