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孔子的思想 第三节 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孔子思想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是仁。这是他中年以后在推行礼乐的实践中反思的结果,是他研究当时社会的新变化、新思潮的结果。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社会动荡,民众在政治上显示出自己的力量。一些先进的政治家提出了“民本”思想,认为民为国本,君是为民而设置的,神也要依赖于民。孔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认识到民的问题实际是人的问题,要在政治上解决重民的问题,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树立爱人类、爱他人的观念,亦即仁的观念。仁爱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但是孔子之前人们只是泛泛而谈。孔子敏锐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赋予仁以深刻的含义,不遗余力地加以鼓吹,使它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极其重要的社会政治和伦理观念。弟子问什么是仁?孔子答曰:“爱人。”(《颜渊》)爱人就是不仅仅爱自己的家族、亲属、尊长等等,还要爱这以外的别人。孔子提倡“安百姓”(《宪问》),主张“泛爱众”(《学而》),赞赏“博施济众”。百姓就不仅仅是一家一姓,它包括自己家族之外的许多家族。众就不仅仅是贵族,而是包括奴隶在内的大众。这就是说,孔子仁爱的对象大大超出了家族和等级的界限,是全人类。在他看来,人不仅是家族、等级的成员,还是人类的一员。人应该把他人当作自己的同类,给以同情与关心。孔子弟子子夏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很清楚地表明,仁是一种人类之爱。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