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量地制邑度地居民——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 第四节 “万里之州”的起伏变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这里的“万里之州”是用来比喻历史上所有形式的高层政区。高层政区指的是不直接统县的政区,在魏晋南北朝是州,在唐为道(方镇),在宋为路,在元明清为省。由于这级政区幅员最大,如果政区长官又兼有财政、军政大权,形成唐代藩镇那种“又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财赋,又有其甲兵”的状况,则分裂割据局面必然出现。因此这级政区是皇帝极不愿意设,又往往不得不设的政区。这级政区的有无、幅员的大小和界线的划定,就成为历代最高统治者最重视最关心的问题。就幅员而言,无论是州,是道,是路,是省,全都经历了由大变小的过程。

(1)州的幅员和数目

州本来是水中高地的意思。战国时人借用大禹治水的传说,将天下划为九州,写成《尚书·禹贡》这篇我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后来《周礼·职方》、《尔雅·释地》、《吕氏春秋·有始览》也都提出各自的九州区划。但这些区划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直到汉武帝时才真正把州当成监察区的名称。当时分全国为13刺史部和一个司隶校尉部,内中有11个刺史部以州为通名,如冀州刺史部(今河北西南大部、河南东北角)、豫州刺史部(今河南东南部、安徽淮北)等等,所以俗称13州。州名来自《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因这两篇都是儒家的经典。两篇著作的州名大部分相同而略有出入,正好提供了11个州名,其中《禹贡》有两个州,即雍州和梁州分别被改成凉州(今甘肃、青海东部,宁夏、陕西、内蒙古相邻地区)和益州(今四川大部、陕西南部、云南、贵州)。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