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 明清时期动植物分类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经27年艰苦劳动写成的本草学巨著。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的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生物学的宝贵遗产。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字东璧,湖北蕲州(今蕲春县)人。生在医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他自幼受到医药知识的熏陶,喜爱研究生物,立下治病救人的志愿。14岁考取秀才,但是17岁、20岁、23岁三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便决心放弃科举途径,专心研究医药学,拜顾日岩为师,苦读10年,后来也开始给人治病。34岁被楚王府聘为奉祠,掌管良医所的事,有机会饱览王府藏书。以后曾被推荐到京城太医院任院判,不及一年便辞官回乡。 回乡后,他一面行医,一面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公元1552年)。“搜罗百氏、访采四方”,一面“渔猎群书”,一面实地考察访问。“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可见付出了多么艰巨的劳动。他著书是想纠正前人本草的谬误,补充新医药资料,以治病救人为目的。当时著名学者王世贞在给此书写的《序言》中说:“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术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也。”称他“用心嘉惠何勤哉”。这个评价是很恰当的。公元1578年在他61岁的时候,书稿完成,共57卷,但至公元1590年才开始由南京刻书家胡承龙出钱刻印,直到公元1596年首次出版,而李时珍已经于三年前去世,未能亲眼看到。书出版当年(万历二十四年),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遵遗嘱把书献给当时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希望能得到朝廷重视,谁知皇帝只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了结。尽管如此,《本草纲目》还是受到广大人民的重视。公元1603年以后,《本草纲目》在国内几十次翻刻,有50多个版本;在国外翻译成拉丁、法、日、德、英、俄、朝鲜等文字,流行全世界。仅就日本来说,就先后出现了11种翻刻本,40多种改写、教材和研究本,还有两种全译本,可见影响之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