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中国早期的考试制度 第二节 记载中的西周考试制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我国学校教育,起源很早,大概夏、商时期有学校。到西周时代已有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规定男孩在“昧辰”(童年)进入小学。《大戴礼·保傅》说:“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所谓“八岁而出就外舍”,就是入小学;“学小艺”,即初步的读书、书写与计数;“履小节”,即初习家族中日常生活时应遵循的礼节。所谓“束发”即成童,一般是指15岁以上;“学大艺”,即掌握有关礼、乐、射、御等知识技能;“履大节”,即遵循朝廷君臣之礼。《礼记·内则》说得更详细:“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

综上所述,西周贵族儿童教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六至九岁在家中学习,学习简单的数字、东南西北中等方名、天干地支等。第二阶段,10岁“出就外傅,居宿于外”,便是入小学,学习以书写、计数、音乐、舞蹈为主。这是沿袭氏族公社训练孩童要住宿在外的风俗。不过这和《大戴礼·保傅》记述的八岁入小学略有出入。第三阶段,13岁为成童,以学习礼、乐、射、御为主,这时该已入大学,礼、乐、射、御正是大学的主要课程。到20岁举行“冠礼”后,便为“成人”,开始学礼。即学习掌握当时规定的礼制、仪节和道德行为规范等。这也是由氏族公社中训练成童的办法发展而来。如前所述,氏族公社训练与考核成童的目的,在于培养公社正式成员,使之取得应有的氏族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因此,其训练与考核是和“成丁礼”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而西周贵族教育成童的目的,在于培养贵族成员,其教育和考核是和“冠礼”联系在一起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