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中国的地方志 第二节 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地方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但是,中国历代编修的地方志远远不止这个数字,还有更多的地方志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传到今天,在历史的长河中相继湮没了。

在雕版印刷术广泛使用以前,书籍靠手抄,难以广泛流传,所以多数不能保存下来。南齐的陆澄曾辑录160家地理著作,编成《地理书》149卷。梁代的任昉又增补了84家,汇编成252卷,称为《地记》。过了不过100来年,到唐朝贞观年间编《隋书·经籍志》的时候,这200多种书的原本已经9/10找不到了。再过几百年,到元明两代,《隋书·经籍志》所记载的书也已十不存一,连陆氏、任氏的汇辑本也失传了。可见古代书籍的散失有多么严重。

即使在印刷术发达起来以后,也有许多地方志从来没有刊刻过。或者虽然刊刻了而印数却很少。明清两代地方志大多是官修,修成之后,向上级报送几部,稿本或书板就藏在府县衙门,平时鼠咬虫蛀,潮湿霉烂,不时遭到水灾火灾,一旦发生社会动乱或战争,府县衙门更是首当其冲。如河北省束鹿县(今辛集市)明代修过五次志书,明末天启年间滹沱河水患,“俱没于洪水”。湖北房县,早在明嘉靖年间就编有志书,在明末战乱中书板被毁。到清康熙年间重修,过了15年又“板毁而书亡”。吉林的临江县(今浑江市临江区),曾于1926和1928年两度重修县志,两次都因失火,原稿全部烧毁。1930至1931年再次重编,随即遇到“九·一八事变”,东北沦于日军铁蹄之下,“已脱之稿,尽付劫灰”。翻开各地修志的历史,这一类令人伤心惋惜的记录随处可见。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