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清时期的地图 第一节 黄河正源的测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明朝初年,曾多次派遣使者去西藏,其中有一位叫宗泐〔lè 勒〕的和尚在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从西藏归来时经过黄河源头。他在《望河源》诗中注道:

河源出自抹必力赤巴山,番人呼黄河为抹处,牦牛河为必力处。赤巴者分界也,其山西南所出之水则流入牦牛河,东北所出之水是为河源。

抹必力赤巴山即巴颜喀拉山,牦牛河即通天河(长江上游),说明当地藏人了解巴颜喀拉山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东北,也说明了当时已将黄河称为“抹处”(即今译玛曲)。

16世纪后半期,随着喇嘛教在蒙古人中的流传,蒙古和西藏的关系已经非常密切。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率军进入西藏,协助达赖统治西藏,又共同遣使者朝见清朝皇帝。在这些交往过程中,人们了解到在黄河上源有“古尔班索罗漠”,即三条支河。为了证实这一情况,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康熙皇帝派拉锡和舒兰二人前往河源探寻。拉锡等在当年六月到达鄂陵湖和扎陵湖,又在星宿海西部作了考察。他们将结果绘成《星宿河源图》,舒兰又写成《河源记》。《星宿河源图》在渣凌诺尔(扎陵湖)以西绘了三条河,中间一条绘得最长,并注明:“黄河源三河,名固尔班索尔马。”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