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 谥号 第二节 上尊号、赐谥和私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天子死后,由群臣讨论拟定谥号,上奏新皇帝,经允准,然后施行。殡葬之前未定谥号,只称“大行皇帝”,意思是永远离去的皇帝。《汉书·高帝纪》记刘邦死后,谥号是这样定的:

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

颜师古注说:“尊号,谥也。”《昭帝纪》也说:“尊号曰‘昭’,不亦宜乎!”所以为皇帝议定谥号也叫上尊号。但有一点要说明,后代一些皇帝还在位的时候,大臣们为了歌功颂德,编造一串辉煌美盛的字眼奉献给皇帝,也叫上尊号,皇帝给逊位的太上皇加美称,也叫上尊号,这同死后议谥是两回事。前者是终生定称,后者乃一时之荣。

虽然说,“谥者,行之迹也”,但不少皇帝的谥,并不能真正反映他的所作所为。譬如晋惠帝是个白痴,什么都不懂,听见蛤蟆叫,问身边的人说:“蛤蟆是属公家,还是属于私人?”看见饿死的老百姓,竟然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晋书·惠帝纪》)就是这样一个蠢物,竟给定了一个“柔质慈民”和“爱民好与”的“惠”字!其实他何曾给过百姓什么“惠”?臣子为皇帝定谥号,不能不为尊者讳,不得不用曲笔。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谥号中,也有“婉而多讽”的。晋安帝司马德宗,“自少至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变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晋书·安帝纪》)。这样一个植物人,死后谥为“安”。《谥法》说:“好和不争曰安。”也真亏了礼臣们会咬文嚼字,想出了这个“安”字!口不能言,不辨寒暑,行动需人,地地道道地是“好和不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