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如何称名称字 第三节 称名称字的变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古人重礼仪,很注意称谓。先秦文献中,如《左传》、《国语》、《论语》,等等,凡涉及到人,多是称字。就是在叙述性文字中,也常是如此;名字并称时,字在前,名在后。如《左传·僖公三二年》: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在此对秦国的三帅,都是称字。又如《僖公三三年》:

辛巳,败秦师于殽〔xiao淆〕,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这是名字并称,字在前,名在后。

以上都是叙述性的文字,或称字,或名字并称。当然,称名的也不少。

《论语》中出现过几十个人名,其中对孔子的弟子们,叙述文字皆称字;涉及齐、鲁、卫、陈、楚等国的大夫也很多,或称字,或称谥,或称官职,或字与谥号并称,单称名的少见。

先秦这种重视称字的风气,一直影响后世。以《三国志》为例,当某人谈到其他人时,多是称人之字,甚至是自己的仇家,敌对者,也常是称字。譬如马超,他临死前,上表托付后事时说:

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孟德就是曹操的字。马超一家被曹操杀戮200余口,对曹还称字。又如《吴志·吴主传》注引《吴历》写曹操对孙权和刘表之子的一段评论文字:

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