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象棋 第六节 古代象棋理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象棋理论是从无数盘对局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从局部的对局经验上升到较为系统、较为完整的象棋理论,这是对象棋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飞跃。我国古代象棋理论在南宋初(11世纪初)就已初步形成。开始时以“象棋诗”的形式阐述简单的棋理。例如:“得子得先名得子,得子失先却是输。车前马后须相应,炮进应须要补车”。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象棋对局中,得子以后又得先的才算是真正的得子,而得子以后失了先的实际却会成输棋。车前马后要互相呼应,炮的进取要有车的支持。

稍后一些时候,出现了“象棋十诀”:

一不得贪胜,二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五舍小就大,六逢危须弃,七慎勿欲速,八动须相应,九彼强自保,十我弱取和

这10句口诀充满了辩证法,指明了象棋对局时的战略战术和策略原则,很有实用价值。直到今天,这“象棋十诀”对我们下象棋还有指导意义。

南宋丞相洪迈编撰的《棋经论》,在象棋理论的论述方面就更为全面。《棋经论》仿照《孙子兵法》的格调和结构,也分成13篇。内容包括:论局篇第一,权舆篇第二,名数篇第三,运筹篇第四,合战篇第五,胜算篇第六,三得篇第七,三审篇第八,多变篇第九,出奇篇第十,玩心篇第十一,十戒篇第十二,择友篇第十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