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学校的礼仪制度 第一节 学校——习礼的场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中国的学校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学校相传始建于夏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曾使用过不同的名称,如序、庠、校、学等。“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自西周以后,学校分为官学、私学两大类。官学为官府所办,又分为京师官学和地方官学(又称为乡学)两种。京师官学,又称国学,最早是指设在天子都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又有小学、太学之分,“古者,太子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太)学”(《大戴礼记·保傅注》)。太学,亦作大学,是古代贵族子弟读书学习的场所,它也曾有过许多名称,“有虞氏大学为上庠,小学为小庠;夏后氏大学为东序,小学为西序;殷制,大学为右学,小学为左学,又曰瞽〔gu古〕宗;周制,大学为东胶,小学为虞庠,又云天庠,天子曰辟雍”(《通典·礼十三》)。太学生在太学主要学习礼仪、音乐、射箭、驭车、尚书、数算六门课程,合称为“六艺”,其中以礼、乐为重。西汉以后,改为学习儒家的经典著作:《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太学最初曾设“师”负责教学,有大师、小师、太师、乐师之分,分别教授各门课程。西汉时,改授五经博士为教官,还有一位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长。祭酒之名源于飨宴礼。古时举行飨宴时,要在赴宴的众人中,推举一位年高有德者举酒,以行祭礼,故曰祭酒,意为首推、首席之义。以后历代皆以博士为各级学校的学官。太学沿袭至元朝,明朝以后不再设置。国子学与太学同为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它始建于西晋,也曾经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国子学有时简称国子、国学。它所收学生往往都是达官贵人子弟,如西晋曾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子弟许入国子学就读,余则入太学,因此,国子学实际比太学更受统治阶级的重视。从隋朝以后,国子学又隶属于国子监。国子监替代国子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和学府。它源于北齐始建的国子寺,隋文帝时正式设置,以祭酒(称国子祭酒)为教育长官。隋炀帝于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寺为监,增设司业为副长官,与祭酒同为教官。唐代以后,国子监之下,分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馆,即六种专门的学校。教官一般设博士、助教、直讲、学正、学录等。所学课程除专门的业务课之外,各类学校还都要讲习经学。明代以后,只设国子监,国子学遂并入监中。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