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宋元明时代 第二节 中国人在印度建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宋代,有自海路来华的印度僧人,如《宋史·外国传六》曰:“至道二年八月,有天竺僧随舶至海岸。”至道二年是公元996年。当时南天竺的使者和僧人来华一般都取水路。《佛祖统纪》卷四四记: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南海注辇国遣使来贡,进天竺梵经。其使言四十年以来,海无风涛,意中国有圣人出世”。注辇国即南印度的朱罗(梵文作Cola),玄奘《大唐西域记》作珠利耶(Colya),本为一古国,宋初发展成南印度的一个强大国家。《宋史·外国传五》记大中祥符八年事甚详,且有其国王罗茶罗乍所上表文,从表文可知,南印度人得知宋朝消息,也是由海路商人传递的。这三条材料都说明,北宋时期,中印间的海上交通是很发达的,而且来往也很多,最多的是商业往来,同时也有僧人和政府使者在活动。除此以外,《宋史·外国传》还记载了南印度和北印度多次派使者来华的事件。使者们往往都带有“进贡”的礼物。这些礼物都是印度的特产,如珍珠、象牙、药物和香料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使者可能是商人冒充的,其礼物不过是贸易用的货物。他们到中国来,把这些礼物送给中国朝廷,同时也得到皇帝的“赏赐”,这就等于进行了一次贸易活动。

宋人赵汝适《诸蕃志》卷上说:“雍熙间,有僧罗护哪航海而至,自言天竺国人。番商以其胡僧,竞持金缯珍宝以施,僧一不有,买隙地建佛刹于泉之城南,今宝林院是也。”这一记载告诉我们,在984—987年间,有印度和尚来华,受到人们的优待。他得到商人们的慷慨布施,有足够的财力建立寺院。其地点在泉州。这说明,泉州在北宋时代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港口,那里聚集了许多外国商人,其中自然少不了印度商人。那里还有印度来的僧人在建寺传播佛教。可见,它既是商业中心,又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当然也就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和桥头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