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 宋代服饰 第五节 梳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宋代妇女的发髻种类颇多。有的梳成“朝天髻”,即把发梳至头顶,先编成两个圆柱型发髻,然后将发髻朝前反搭,伸向前额。为使发髻高耸,在髻下衬有簪钗花钿,将发髻前端高高托起。有的梳成“同心髻”,即将头发束在顶部,然后编成一个圆髻,示意渴望团圆,故称“同心髻”。有的梳成“流苏髻”,髻式上耸而略向后倾,插上各种珠翠,并有两条红飘带垂下。

为了使发髻更加光彩夺目,有的用金银珠翠制成多种花鸟、簪钗、梳篦插在髻上。有的喜用罗、绢、金、玉、玳瑁制成桃、杏、荷、菊、梅等花卉簪在髻上。有的冠上插花,用漆纱、金、银、玉制成高冠,冠插白角长梳,左右两侧插花,把一年四季名花同时嵌在冠上,称之为“一年景”。据史书记载,宋徽宗时,汴京妇女“作大鬓方额”。政和、宣和之际,“尚急扎垂肩”,即北宋流行的一种妇女高冠,高不能过七寸,广不能过一尺。宣和后,“多梳云尖巧额,鬓撑金凤”。由于妇女插花的影响,皇帝大臣也时有插花。有首诗戏谑说:“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宋代妇女喜欢戴真花,以牡丹、芍药为多。她们穿什么装戴什么花形成了一系列模式。例如,穿紫衣服,簪白花;穿鹅黄衣服,簪紫花;穿红衣服,簪黄花。有的宫女,上着紫衫,下穿桔红长裙,头簪紫花。逢年过节,妇女们都特意打扮一番。周密在《武林旧事·元夕》中写到:“元夕(正月十五日夜)节物(应时节的景物),妇女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而衣多尚白,月下所宜也。”闹蛾是妇女一种头饰,用乌金纸剪成蝶形,以朱粉点染。玉梅是用白绢制的梅花。雪柳是用纸或绢制成的迎春花枝。还有一种额饰“梅花妆”。说到它的来历,不免回溯一段故事。据说,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卧于含章殿檐下时,忽然梅花落在她的额上,仕女们觉得非常美丽,争相效仿,在额上画梅,于是“梅花妆”流行开来。历经隋唐五代,到宋代仍然很盛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