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莫入冤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陈胜、吴广,说过一句中学生都熟悉的话:“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按秦律,征发的兵士若不能克期到达戍地,都得处死。那么,假如九百戍卒中,没有陈、吴这样的人呢?他们或许会逃亡,或许,而且更为可能的,会赶到戍地去领死。

这个判断,是否违反常识?老话说“除死无大事”,难道以死博生,不更符合常识?且看另一种例子。

秦国东征,最强硬的敌人是赵国。先败给赵奢,又败给廉颇,秦兵为之丧气。十几年后,为了争夺上党,两国再次开战。最后,赵军被困在长平的狭谷中。秦王亲赴河内,动员军民;十五岁以上的男丁,都征发到长平一带,阻断赵军的救援。关东的大国,尽作壁观,谁也不出援兵。赵军被围一个多月,粮尽力穷,只好投降。这四十万降卒,秦将白起“乃挟诈而尽坑杀之”,只留下二百四十名年龄幼小的,遣回赵国以宣示秦威。

这便是我们熟知的长平之役。后人疑惑的是,坑杀四十万之众,如何能够得志?这不像秦皇坑儒。一是几百人,一是几十万;一是儒生,一是军人。当时秦军临阵之数,也不如降卒之多,难道这些人就不反抗吗?史书对坑卒的过程没有记载,只说白起“诈而尽坑之”。但就算是骗入死地,总不能骗得赵卒自己给自己挖个坑,把自己活埋了吧?

所以,有人或怀疑降卒并没有那么多,或以为当时必有搏斗,而史书失记。但史无明文或暗示的事,我们只能当它没有发生,不然就无史学可言了。而别的例子告诉我们,一夜坑杀四十万众,不但可能,且不很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