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次鸦片战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义律向中国提出的,不是“冤情”,而是最后通牒。在得不到答覆后,即行攻击。

当时中国还没有被拆穿西洋镜,仍然维持着一个一流强国的尊严。所以林则徐先生态度强硬,认为义律先生提出的要求,不但“不合国情”,而且“干涉内政”,一面拒绝,一面包围英国商人所住的商馆。义律先生只好屈服,交出全部鸦片一百四十万公斤,但不肯具结,而跟全体英国商人,撤退到澳门。稍后,林则徐先生再把他们逐出澳门。义律先生跟全体英国商人,就挤在一艘英国商船上,在南中国海抛锚,焦急的等候英国政府的训令。

很显然的,这件事并没有结束,但在中国官场“锯箭杆学”的观念来看,英国人既然逃遁无踪,眼前再没有他们的影子,事情当然已经结束。林则徐先生向皇帝绵宁先生报告说,英夷已被赶走。鸦片已经禁绝(这跟现在泰国政府发表公报:“坤沙武装集团已被赶走,鸦片已经禁绝。”前后辉映,一模一样)。绵宁先生长在全是女人和宦官的皇宫之中,他对国际情势的知识,比起林则徐先生,更像一个白痴(这不能怪他,换了你我,可能比他加倍白痴),他高兴的跳起来,认为这是进一步给桀骜不驯的英国人一个更严厉惩罚的时候了。于是,他做出一项错误的决定,下令永远断绝英国的通商贸易。

英国方面,最初反应是温和的。英国舆论站在受害的中国人这一边(除了官方报纸,任何一个国家的民间舆论,往往主持公道的时候多)。《泰晤士报》质问说:“假如中国人到英国贩卖鸦片的话,准被判死刑,为什么英国人却可到中国横行。”英国外交部通知义律先生:“女王陛下的政府,不能支持不道德的商人。”驳回派遣海军进入珠江的建议,只训令义律先生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英国国内的情势使义律先生坐到蜡烛上,继续坐既坐不下,可是拔也拔不出,进退维谷。万料不到,永远断绝贸易的诏书救了他,维多利亚女王以下,包括国会里的反对党,都十分激动,决定用兵。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