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部 1938-1948:抗战与挣扎 第十八章 1944年:此消彼长的中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

——张爱玲《烬余录》1944年

1944年12月18日,最新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以宋子文为封面人物,他的照片下的文字是,“中国的宋子文:通往胜利的道路在峭壁之上。”宋子文的个人声望在此时达到顶峰。

在两周前,他刚刚被蒋介石任命为行政院代理院长,此外,他还同时兼任财政部长、外交部长,权力竟更大于他的下台大姐夫。傅斯年对此的评论是,“与其说是宋的人望,毋宁说是对孔的憎恨。”

傅斯年说的一点也不错,人们将很快发现孔宋原来真是同路人。

自抗战爆发之后,宋子文一直以蒋介石私人代表的身份,争取美国人的援助,与他并肩努力的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知识分子胡适和最杰出的银行家——上海储蓄银行的陈光甫,胡适时任驻美大使,陈则被委任为国府贸易委员会中将衔主任委员。他们竭尽所能,奔走斡旋,为国家争取了最宝贵的金援。胡适自比当时的自己是一个“过河的卒子”,唯有为国拼命往前,1938年10月,他将一张自己的照片送给陈光甫,背面后有自题诗,诗云:“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陈光甫是1934年之后硕果仅存的大银行家,他之所以“存活”下来,很大的缘因是他在美国政经界的亲密人缘。他与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私交甚好,被后者认为是惟一值得谈判的中方专业人士。早在1936年5月,陈光甫就受国民政府委托,赴美签署了《中美白银协定》,确定了中美两国在国际银价上的价格同盟,这为控制白银外流以及巩固法币的地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938年9月,他再赴华盛顿寻求支持,在半年后以中国桐油为交易物,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贷款,这笔钱全部换购为军用车辆、汽油和无线电材料等战备物资。当时美日还未断交,所以,罗斯福总统对华援很是谨慎,“桐油计划”名为商业贷款,实际上几乎全部用于抗日,因此很多外交家将之视为“罗斯福当局转变东亚政策,开始实施遏制日本的第一步。”日人果然向美方提出严厉的抗议,并封锁桐油运输干线,陈光甫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1939年12月6日,他再访摩根索苦恳长谈,后者表示十分为难。这时,陈光甫告诉摩根索,今天是他59岁的生日,如果能够得到些许的允诺,实在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摩根索听后大为感动。1940年4月,美国终于答应再给2000万美元贷款,中方以云南锡矿为代价。陈光甫为了桐油和滇锡能按期运抵美国,还顶着日军轰炸危险亲自赴前线考察中缅公路。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